中国女篮在近期一系列国际赛事中的表现引发广泛讨论,尤其是在关键比赛中暴露出的后卫线问题成为焦点。曾担任中国男篮、女篮主教练的宫鲁鸣此前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球队目前最大的软肋恰恰出现在后卫位置,而这一问题的形成,某种程度上与他过去执教时期的建队思路和选材导向有关。
宫鲁鸣表示,现代篮球对后卫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运球过半场和传导分配。国际强队的后卫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突破分球意识,更要有稳定的外线投射、强悍的防守压迫性以及关键时刻处理球的心理素质。反观目前中国女篮的后卫群,在对抗强度高、节奏快的比赛中,往往表现出进攻手段单一、突破能力不足、外线命中率波动大等问题,尤其在面对紧逼防守时容易失误,导致整体进攻陷入停滞。
他指出,自己在过去执教期间,虽然注重基本功和战术纪律,但在后卫的培养上可能过于强调“稳妥”和“控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球员个人攻击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今国际篮坛的发展趋势要求后卫必须兼备控场与得分双重能力,甚至需要拥有改变战局的个人能力,而目前国内后卫在这一方面的整体水平仍有明显差距。
此外,宫鲁鸣也提到,国内青训体系在后卫培养上存在短板。年轻球员在基础阶段缺乏高水平对抗和经验积累,战术理解能力和实战应变能力不足。许多潜力后卫在进入成年队后,技术特点逐渐趋同,缺乏鲜明风格和绝招,这使得中国女篮在国际赛场上难以打出多样化的战术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宫鲁鸣并未回避责任,而是坦然承认历史原因带来的影响,并呼吁中国篮球必须从青训开始改革,尤其要重视后卫位置的苗子选拔和针对性培养。他强调要学习欧洲篮球的后场培养模式,加强球员的全面性训练,同时也要鼓励球员走出舒适区,勇于挑战更高水平的联赛。
对于当前的中国女篮来说,后卫线的升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补强这一软肋,才能在未来的奥运舞台和世界大赛中与顶尖强队全面抗衡。宫鲁鸣的清醒认知,或许正是中国女篮寻求变革的新起点。